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的條河村位于淮陰、沭陽、漣水三地交界處,百姓收入低、居住條件差,曾被列為省定經濟薄弱村。近年來,條河村黨總支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發展機遇,不斷強基礎、興產業、建新村,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,這個有著近200戶低收入戶的貧困村,實現了靠產業富民強村、讓百姓安居樂業的華麗蝶變。
走進條河村,上千畝果蔬種植大棚綿延成片。在村內800畝西瓜種植基地的大棚內,村里的黨員干部、合作社的農戶們,正在探討頭茬西瓜上市時的銷售問題。然而在六七年前,條河村還是傳統的稻麥兩季種植模式,也沒有任何產業可言,村民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。
“幾十年前我們這地方生活非常困難,住的小瓦房,但是從道路上,走路都是爛泥地。”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村民王秀坤說。
如何改變村子的樣貌、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,成了當時村黨總支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。2022年,條河村黨總支搶抓政策機遇,決定實施農房改善項目,但是要讓村民們拆掉自建房,難度很大。為此,黨員干部們每天兵分多路,登門入戶進行政策宣講。
“每天走訪個十幾二十戶,優先和老百姓算經濟賬,而且我們堅持房子怎么建,由老百姓說了算,我們最后以3天簽協議,15天拆除到位,20天土地平整到位,創造了‘條河速度’。”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黨總支干部王海規說。
“我們這地方現在蠻好的,房子不僅大氣,還漂亮,我們老百姓沒花什么錢。”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村民王亞先說。
如今的條河村,已經建成江淮建筑風格的新型農村社區,實現了全村近500戶居民集中居住。在進行農房改善的同時,條河村黨總支還想方設法增強鄉村發展的活力。他們先是帶領村民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,積極推行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等模式,全力構建以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龍頭,食用菌產業園、果蔬園、西瓜園、馬鈴薯園為支撐的“一區四園”發展框架。
“把支部建在產業上,有利于我們農業產業的發展,我們在種植和生產的過程中,遇到任何問題,支部的黨員干部都會第一時間來協調解決。”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黨員大戶朱頂珠說。
“以前在外地打工,現在回來了,在大棚里面摘摘大椒、拔拔草、栽栽苗,一年賺萬把塊錢唄。”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村民陳秀芳說。
為了強化黨建引領,條河村黨總支還重新劃分黨小組,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,著力探索建立以黨建為引領,各方參與、功能完善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的多元化治理模式。同時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稟賦,打造4A級紅色鄉村旅游區。條河村先后榮獲國家級脫貧攻堅先進集體、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、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等榮譽稱號。
“接下來,我們將立足條河村資源稟賦,依托高標準農田整治項目,強化特色農業、高效農業產業布局,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,形成文化資源共享、農業產業融合、美麗鄉村共建的鄉村振興新模式。”淮安市漣水縣成集鎮條河村黨總支書記陳正東說。
您看,一戶一院、一步一景,這風景如畫、鱗次櫛比的農家小院,讓人已經想象不出它從前的貧困摸樣。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,在各級部門的幫扶下,我們期待條河村的百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,能收獲更多的富裕和幸福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ourphoneapp.com/yynews/152742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