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第六屆蘇州·金雞湖雙年展平行展之一、《明·清明上河圖》數字化創新建設藝術展在明堂映像美術館開展。展覽用數字化呈現、沉浸式體驗等多維度方式,展示了長卷里的蘇州非遺和民俗以及市井樣貌,讓觀眾感受江南古典文化,了解蘇州非遺。
《清明上河圖》是“明四家”之一、明代蘇州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重彩風俗畫作品,現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。此卷《清明上河圖》參照了宋代畫家張擇端《清明上河圖》的構圖形式,采用青綠重設色方式,描繪明代蘇州城的社會生活情景,畫中人物超過2000位,且神態各異,栩栩如生,整體畫面工整細膩,色彩鮮艷,典雅清麗,工而不板,細而不繁,妍而不媚。此卷《清明上河圖》代表了后世《清明上河圖》題材創作的典型風格和最高水平,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承前啟后的風俗巨作,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會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圖證。
在畫面里,我們能看到一些目前仍為大家所熟知的蘇州非遺技藝,如吳門醫派、蘇式盆景、明式家具等,畫面中所呈現的正是這些技藝在當時的原生態場景,這些技藝在當下獲得了更好的發展,煥發了新的生機。還有些場景隨著時間流逝,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,如春臺戲、抬轎娶親、駱駝擔等。本次展覽以畫里的非遺技藝為切入點,挖掘了30個場景業態進行展示,包括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、明式家具制作、制扇技藝、綠茶制作、吳門醫派、古琴藝術、裝裱修復、民族樂器制作、燈彩等,再現了《明·清明上河圖》里的文人雅趣。觀眾還可掃描現場的二維碼查看這些非遺技藝的具體介紹。
此外,主辦方還展示了人工智能以《明·清明上河圖》中場景繪制的多幅畫作,以及動畫版《明·清明上河圖》長卷和耕作、弓箭騎射、廟宇、春臺戲、抬轎娶親、弈棋、暮鼓晨鐘、龍舟等8個場景。本次展覽策展人林曉紅告訴記者,主辦方正和國內外科技團隊共同研發相關VR(虛擬現實)體驗系統,在內容、情節、音效、空間情境、人物設計等方面進行探索,以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古畫里的蘇州繁華。
展覽將持續至6月30日。
(記者 姜鋒)
標簽:清明上河圖;蘇州;技藝
責編:胡悅 崔欣
近日,第六屆蘇州·金雞湖雙年展平行展之一、 《明·清明上河圖》數字化創新建設藝術展在明堂映像美術館開展。此卷《清明上河圖》代表了后世《清明上河圖》題材創作的典型風格和最高水平,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承前啟后的風俗巨作,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會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圖證。本次展覽以畫里的非遺技藝為切入點,挖掘了30個場景業態進行展示,包括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、明式家具制作、制扇技藝、綠茶制作、吳門醫派、古琴藝術、裝裱修復、民族樂器制作、燈彩等,再現了《明·清明上河圖》里的文人雅趣。
近日,第六屆蘇州·金雞湖雙年展平行展之一、 《明...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ourphoneapp.com/ys/152722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